前儿个北大、中大、浙大这些大学开了新生家长会,闹出事儿来了,学校说这么做是为了“家校一起建设”,可实际上透露出大学教育变得像高中教育那样的担心。
大学本来该是培养能自己拿主意的人的好地方,现在却慢慢变成家长在远处管着的“加长的线”,开完家长会,辅导员加微信、家长群到处都是,爹妈对宿舍床铺、学分规定还有实习岗位什么的,什么都要管学生就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被护着,有个辅导员直叹气:“高校和家长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,一天到晚盯着他们安不安全、学习咋样,”这么护着,不光不让学生自己去摸索,还不让他们心理长大。
大学这么干,可能是想把安全方面的责任推给家长:有问题的学生的风险和家长一块担着,家长就借着这个机会接着管孩子,弄出一种“大学就跟家一样”的假感觉,他们不知道,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能自己琢磨事儿的本事,要是什么都靠家长,学生咋去面对社会上的难题?
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互相通通气,别管不该管的,学校可以把培养计划给学生,让他们自己跟家长说,弄个有急事能联系的办法,别搞平时盯着的道道,大学得守住自己的界限,把“大人”这个身份真真正正还给学生。
要是大学变成了培养东西的盒子,辅导员成了里面的营养液,咱们丢掉的不光是教育本来的样子,还有一整代人的独立精神,只有去掉“把孩子当长不大的人”这种想法,学生才能在学校里真正变好,自由自在地长大。
备注:本报道仅基于现有公开信息整理,事件真相以司法调查结果为准。倡导网友勿轻信传言,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。
发布于:贵州省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